很多男人都不喜歡做家務,並找出種種藉口來逃避,比如工作忙啊,要應酬啊,要賺錢養家,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啊,但是你知道嗎,你的每一次逃避,都一點一滴地影響著女兒的未來。也就是說,如果爸爸們不是把男女平等當作口號掛在嘴上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落到實處,則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性別平等價值觀。
網上有個針對爸爸的靈魂三連問:
下班後,你是癱在沙發上思考人生,還是選擇給正在做家務的老婆搭把手?
晚飯後,你是打王者榮耀刷起抖音,還是選擇給正在做家務的老婆搭把手?
休息日,你是看電視睡懶覺喝小酒,還是選擇給正在做家務的老婆搭把手?
如果三道問題你都選擇了前者,那麼很不幸地告訴你,那些年你略過的家務,未來都成了孩子,尤其是女兒的坑。
99%的爸爸不知道,真正決定女兒未來的,是你的家務量。
爸爸做家務,女兒有抱負
哥倫比亞大學曾做過這麼個實驗。
研究人員找了326名7到13歲的女孩,以及她們的父母,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後,分析家庭裡家務配比情況對女兒未來擇業的影響。
調查結果顯示,爸爸承擔家務量的多少,直接決定著女兒是否有“野心”。
雖然顛覆了絕大多數老爸的認知,但這的確是板上釘釘的事實。
家裡有一個洗碗、拖地、晾衣,承擔大部分家務的爸爸,女孩們不容易受性別因素的影響,不會自我設限,大多勇於挑戰很多在外界看來更適合男孩子的工作,比如員警、交通運輸、建築行業。
相反,如果家務是由媽媽獨自承擔,爸爸袖手旁觀,會讓女兒產生“女性就應該做家務”這種男女不平等觀念。
在擇業時,會更以家庭為重,有的女孩甚至願意放棄工作,做個家庭主婦。
你逃避的每一個家務,都在日後成了你女兒安於現狀的包袱。
都說同一個世界,同一款老公,大多數的爸爸都對“男人做家務”這件事兒抱著不屑一顧的態度,可事實證明:爸爸多做家務,女兒更有抱負。
比如黃磊和女兒黃多多。
多多四歲時,鋼琴、小提琴、尤克裡裡就可以信手彈來,八歲時翻譯出版英文繪本,十歲時創作全英文劇本,前腳為法國動畫電影《小王子》配音,後腳又在巴黎亮相Bonpoint大秀。
從藝術到文學屆,從影視到時尚屆,十二歲的多多,出落成教科書一般的女兒。
爸爸黃磊呢,和妻子孫莉結婚二十多年如一日,承擔了家裡的絕大多數家務,被圈子裡的朋友戲稱“黃小廚”。黃磊不僅不在意,還以此為傲,想著法的給老婆孩子做大餐。
他說:
“我想讓多多知道,家務從來都不是女人的專利。男人可以洗衣做飯,女人可以在職場打拼,沒人規定女孩就只能做那些傳統意義上女孩該做的事,不要束縛自己。”
孫莉也在節目裡坦言,只要黃磊在家,我什麼都不用做,很多時候都是他在廚房忙活,我在陽臺澆花或者陪多多畫畫。
爸爸是出現在女兒生命裡的第一位男性,你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女兒對自身女性特質的認識和認同。
爸爸承擔的的家務量越多,女兒越不會被社會角色禁錮,反而會擁有更廣闊的思維和成長空間。
就像這項實驗的發起人Alyssa Croft博士說的,父親就好像是女兒職業發展的守門員,你參與家務的程度有多大,女兒職業選擇的範圍就有多大。
你的家務量,決定女兒的婚姻
網上有個爆火的短片,不過兩分鐘,卻戳中了很多爸爸的淚點。
内容未完结,点击第2页继续浏览